当前位置: 公司首页 > 人才培养 > 旗下产业 > 正文

地理科学(师范)专业21级区域综合实习圆满完成

作者:地理212、213、214 编辑:吴琼 发布时间:2023-10-04

2023年9月10日至20日,地理科学(师范)专业21级全体同学在李文翎老师、陈斌老师、王蕾彬老师、滕丽老师的带领下,前往江西省开展地理区域综合实习。

在为期十天的实习中,同学们在老师的指导下,以问题为导向,借助综合视角,通过实地考察、小组调研等方式,对江西庐山、鄱阳湖流域、南昌市、吉安市、赣州市、龙南市及广东省河源市等地开展了研究与分析,进而对区域的综合开发和改造利用产生自己的思考与见解。

【庐山实习概况】

区域综合实习的第一站在江西九江庐山展开。9月11-15日为期五天对庐山地质、水文、土壤、人文等展开调研实习。到达庐山第一天下午,同学们走过了如琴湖、花径、仙人洞、御碑亭、龙首崖。第二天在庐山植物园科技管理部部长、标本馆馆长彭焱松研究员带领下,参观了庐山植物园,接着还去了含鄱口。第三天走过庐山电站大坝、黄龙泉、黄龙寺,并参观了庐山博物馆。庐山实习第四天,同学们成功爬上五老峰,去到三叠泉。第五天参观了庐山白鹿洞书院及秀峰。

【庐山地区土壤概况】

庐山地区在气候上,基带属于中亚热带的北缘,这决定了本区山地土壤垂直地带谱的特征。本区受东亚季风环流的影响,具有鲜明的亚热带季风湿润气候的特色,同时,山地随着海拔高度增加,水热状况存在着垂直差异,并具有明显的山地气候的特征。因此,就山地土壤垂直带谱的类型而言,庐山属于湿润型。庐山地区主要土壤类型为:红壤、黄壤、山地黄壤、山地黄棕壤、山地棕壤。

【庐山地区生物概况】

中国科学院庐山植物园标本馆的彭焱松馆长向大家展开了关于庐园的详细介绍,庐园目前迁地保育植物达8000余种,其中珍稀濒危植物180余种,是我国植物多样性保护的重要基地,特别是在杜鹃花属植物、松柏纲植物、蕨类植物和水生植物的引种保育方面取得了丰硕成果,形成了国内植物园中独树一帜的四大特色。庐山的植被资源丰富,而且有明显的垂直地带性分异规律,有非常重要的研究价值。庐山植被以热带、亚热带植物为主,特别是亚热带种类是庐山植被的重要成分,其中又属壳斗科、樟科、木兰科、山茶科最为丰富。主要植物种类有:枫香、日本扁柏、庐山厚朴、三角枫、金钱松、日本冷松等。

彭焱松馆长带领同学们认植物

【庐山地形地貌概况】

庐山位于江西省九江市庐山市境内,东偎婺源鄱阳湖,南靠南昌滕王阁,西邻京九铁路,北枕滔滔长江,耸峙于长江中下游平原与鄱阳湖畔。庐山的形成是地壳运动和侵蚀作用的综合结果。庐山位于中国江西省九江市,属于南岭山系。在地质演化过程中,庐山所在的区域经历了多次地壳运动,包括隆起、抬升和断裂等。这些地壳运动导致庐山区域的地质构造复杂。另外,长时间以来,水的侵蚀作用对庐山地形的形成起到了重要作用。雨水、河流和溪流不断侵蚀、剥蚀和切割岩石,形成了庐山的峡谷、悬崖、瀑布和湖泊等地貌景观。大约10亿年前,庐山在前海沉积的古老地层中经过反复的抬升和陆沉,最终才得以浮出水面。大约1.5亿年前,“燕山运动”初步奠定了中国东部地区的地貌骨架。在这一复杂的地质过程中,由于庐山一带基底的古老岩石已经钢化变硬,受力挤压后,两面不断上升,庐山初现。在随后的2000万年间的喜马拉雅运动中,山体不断抬升。

【典型的地貌】

飞来石——第四纪冰川遗迹:系震旦纪长石石英砂岩构成的长条状桌形独立巨石,石身滑润,上下巨石沉积纹理极不协调。李四光先生将其划归为冰川漂砾,并形象地称为“冰桌”。该石为庐山冰川运动的证据之一。庐山实习的第一次讨论“飞来石是由于哪个作用形成的?”就此展开。经过实地测量、讨论,及老师讲解,同学们偏向飞来石是在冰川作用下形成的,因为在时间尺度上看,飞来石是冰期留下的岩石。

芦林湖:系河流溯源侵蚀与袭夺的结果。第四纪冰期时,该处是当年庐山最大的屯积冰雪的谷地,后东谷支流切穿女儿城山岭,袭夺了大校场河上游,使大校场河上游原来向南西流入芦林盆地,1954年在此筑坝蓄水,于是高峡出平湖,青山绿水,山色倒影,相映成趣。

龙首崖:海拔近千米,垂直落差近七百米,地垒上升作用、地堑下降作用使得这里形成了一个高差非常大的悬崖。崖由两块巨石构成,一块直立,呈方柱状,一块横卧其上,凌空突出。

褶曲:由岩层受力发生弯曲形成。褶曲的隆起部位称背斜构造,凹陷部位称向斜构造。 

【庐山历史概况】

第二次鸦片战争后,“江西北大门”九江成为通商口岸,大批外国人在此传教、游历、通商。九江夏季酷热,但长江之畔的庐山却很清凉,英国传教士、商人李德立于1895年成立牯岭开发公司,开始修建别墅。自此,许多外国人士和旧中国达官显贵接踵而至,兴建起一幢幢小别墅。自李德立在庐山首建别墅以来,巅峰时期庐山别墅有1000多幢,形成一个规模庞大的别墅群,至今尚存600多幢,展示了中、英、美、法等十余个国家的建筑风格。

【庐山调研感想】

9月14日晚上,地理212和地理213共12个小组展开小组研讨活动,主要是以小组主题调研内容为依托,老师与同学们一同进行了讨论分析,为下一阶段的实习开展打下基础。

【鄱阳湖湿地调研】

9月15日,从云里雾里、风景秀美庐山下来,同学们参观了白鹿洞书院,领略了“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的秀峰瀑布。下午,一起来到鄱阳湖,走进了这片被誉为“珍禽王国”的土地。曾经在教科书上见过无数次的鄱阳湖,此刻终于亲临现场,并准备踏上鄱阳湖湖底。此时的鄱阳湖正处于枯水期,水位下降,湖滩和滩涂外露,草本植物也有了生长的沃土,鄱阳湖在这种特定的季节和环境下就出现了一大片的草原景观。其中沼泽、水潭遍布,吸引了许多候鸟在此歇息。目的地是落星墩,前行的道路有点难走,但勇往直前的先锋队在前方探路,先行抵达了落星墩。而后又有挖石头、拔枯草、搬木板为大部队铺路的开路者们,难走的泥泞小路、横贯湖底草原的小溪流,在开路者们的努力下变成了好走的平坦之路。大部队一路前行,来到鄱阳湖底,开展了一次鄱阳湖大讲堂。各位老师相继介绍了鄱阳湖的成因、与庐山之间的关系及其与周围环境之间的影响。

同学铺路

【厚田沙漠生态区调研】

实习第六天,同学们来到了位于江西省南昌市红谷滩区厚田乡南部境内的厚田沙漠生态区。在此处,既能从近处感受北方大漠的粗犷、奔放,又能领略江南水乡的婉约、细腻。为提升对地理知识的理解与运用,现场以小组为单位,设计沙漠生态区相关调研,主题涉及气象、植物、水文、地貌形态等多方面,培养了思考与动手能力。

【江西省博物馆调研】

第六天下午,同学们来到了江西省文化新地标——江西省博物馆,这里汇集了江西各地发现的珍贵历史文物和古代艺术精品。在此处,感受中国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沉浸于自然奇观之中,也重温革命的岁月,感受中国共产党的初心与拼搏精神。江西省博物馆不仅拥有丰富的实物馆藏,也通过数字展示和虚拟实境,能够更加全面地了解文物的历史背景和文化内涵。 

【吉安庐陵文化村落调研】

实习的第七天,同学们来到了实习的第三站江西省吉安市,上午大家利用乘车的时间对实习有关地点的自然和人文现象进行了热烈的讨论,也对即将到达的渼陂古村和庐陵人文谷有了一定的了解,下午深入渼陂古村,感受渼陂古村的历史文化和人文景观,从地理空间角度探索渼陂古村的建筑风格和发展历程。到了晚上,以小组形式对庐陵人文谷进行了多角度考察调研,深刻感受庐陵文化,探索人文谷对庐陵文化的传承和发展。   

 

【福寿沟博物馆调研】

从宋代开始,赣州陆续建立了一个以福寿沟排水干道为主,水塘、水窗相互支撑的地下排水系统。北宋熙宁年间,时任“都水丞”的知州刘彝根据赣州城西南高东北低的龟背形地貌特征,采取分区排水的原则,建成了两个排水干道系统,因为两条沟的走向形似篆体的“福”、“寿”二字,故名福寿沟。福寿沟可用通、集、运、滤、蓄、排6个字能诠释其工作原理。

【赣南燕翼围调研】

赣南围屋,是位于江西赣南地区的客家特色民居建筑,是一种把家、堡、祠三种功能融为一体的大型围合型、防御性传统民居建筑,主要分布在龙南、定南、全南以及信丰、安远、寻乌等地。其中以龙南县最为集中,其他呈零星分布。赣南客家围屋是整个客家民居的母体,而龙南至今保存着的376座形态各异的客家围屋最具代表性。其数量之多、风格之全、保存之完好被称作是客家特色民居文化的代表。

【农夫山泉万绿湖生产基地调研】

万绿湖又名新丰江水库,是华南最大的生态旅游名胜,因四季皆绿,处处皆绿而得名。其水域面积370平方公里,是饮用水水源一级保护区。而农夫山泉万绿湖生产基地的水,就取自万绿湖水面以下40~60米深层,水质稳定,含有钾、钙、钠、镁、偏硅酸等多种矿物元素,呈天然弱碱性,适合人体长期饮用。在参观工厂过程中发现,目前该生产基地已经实现全自动化生产,各工作车间生产洁净而高效。每秒约生产20瓶550ml瓶装水的速度,让万绿湖甘甜的水源源不断地流出河源,流向华南。

十天里

在庐山,感霎时云雾四起置身仙境

在鄱阳湖里,看草海掀起千层波浪

在厚田沙漠,踏赣锦两江的搬运堆积

在江西省博,听瓷器诉说赣鄱故事

在滕王阁,与王勃共赏落霞与孤鹜齐飞

在渼陂古村,感受赣商的聪慧

在赣州宋城,探寻福寿沟的原理

在燕翼围,触摸客家土楼的纹理

在农夫山泉生产基地,震撼于全自动化生产的实力

地理学人永远在路上!